为帮助ISEC项目学生突破英语学习瓶颈,提升语言综合应用能力,同时发挥公费师范生的专业特长。4月11日,我院与外国语学院、国际交流中心及教务处联合主办“ISEC学生英语学习帮扶工作对接会议”。国际交流中心主任武炜、教务处处长沈芝、外国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曹丽君、副院长王丹丹、我院党总支书记李雪梅、副院长侯宇、副书记谷世海以及来自两所学院的骨干教师代表、ISEC学生辅导员出席会议。

会议初始,外国语学院王副院长对帮扶工作的具体安排进行了详尽阐述。她提出,将依托分层诊断、精准帮扶和个性化活动这三大核心举措,达成三大目标:其一,充分激发ISEC班学生的英语学习内驱力;其二,夯实语言基础,助力大学英语四级考试;其三,全面提升听、说、读、写综合能力。王副院长对参与帮扶的双方学生寄予厚望:ISEC班学生应珍惜机会,主动求教;公费师范生需因材施教,耐心指导。

国际交流中心武主任着重强调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。她结合诸多典型案例分析指出,英语能力是出国深造、考研升学以及进入外企的关键竞争力,对于ISEC学生的国际化发展而言,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。同时,武主任对公费师范生的积极参与给予了高度赞誉:“辅导过程既是奉献,也是锻炼,将为未来职业发展积累宝贵经验。”
教务处沈处长从教育教学改革角度阐释了项目的深远意义。她表示,此次两院联动不仅是“学生精准助力”的实践,更是跨学科协同创新的重要探索,为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。谈及学习方法,沈处长建议学生注重发音与语法基础,通过大量练习和沉浸式学习来提升语感。

我院李书记在总结发言中,勉励ISEC学生树立坚定的学习信心:“英语学习贵在坚持,需主动制定计划,每日积累,哪怕半小时的阅读也能厚积薄发。”她着重强调,学院将全力支持与外国语学院的合作,并期待帮扶活动取得丰硕成果。
本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ISEC英语帮扶项目正式启动。多方协同、精准施策的帮扶机制,将为提升学生英语能力、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注入新动能,助力学子们在英语学习与国际化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。
